冬至已过,寒冷悄然开始,北方城市陆续飘起了大雪,而华南的跨年夜的最低气温也降至5℃以下。在这种气候里,约上好友吃顿烤肉再暖和不过了,吃完身体会发热冒汗,寒感一扫而光。不少人认为天冷就该多吃“大鱼大肉”,那么“冬季吃肉御寒”这一说法,在营养学上,是否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呢?
一方面,食物在消化时本身会释放出热能。另一方面,肉类富含蛋白质,蛋白质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(可达30%),进食消化它们的过程中,会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消耗,帮助身体“产热”。若吃蛋白质含量低的蔬菜,是达不到同样的产热效果的。
所以,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来保暖,不无道理。但是,长期摄入过量会给身体带来健康负担。
第一,热量超标,易导致肥胖。多余的热量来不及消耗而转变成脂肪,导致超重和肥胖;第二,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。畜肉(猪、牛、羊)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,尤其是肥肉,摄入过多将升高血清胆固醇含量,从而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、脂肪肝、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;第三,蛋白质过量,增加肾脏负担。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,但凡事过犹不及,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需要肾脏排泄,长期的高蛋白摄入会损害肾脏的健康。
那么,冬季饮食御寒,除了吃“大鱼大肉”,还有什么别的妙招吗?
1.适量吃鱼禽肉,减少红肉和加工肉
肉类优先吃鱼类和禽肉,其脂肪较低,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有益心血管健康。
减少红肉(猪、牛、羊)的摄入,像火腿、烟熏肉、腊肉这类加工肉类由于盐分过高,会增加患高血压、胃癌等风险,也需要少吃。
2.保证充足蔬菜水果
蔬果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,因缺铁性贫血而怕冷的女性,在食用富铁食物的同时,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,例如柑橘类、猕猴桃、鲜枣等。蔬果中还富含膳食纤维,有利于预防冬季便秘。
根据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”的建议,每天应吃300-500克蔬菜和250-300克水果。
3.以豆制品代替部分肉类
大豆、豆腐、豆干的蛋白质含量高,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,不含胆固醇,饱和脂肪低,代替部分肉类更健康。
4.巧用香辛料烹饪
在菜肴中放点姜片、姜黄、肉桂、辣椒等香辛料,在不增加热量摄入的基础上,增加身体散热,达到温暖的效果。肉汤少喝。肉中的嘌呤和脂肪会融进汤里,不想贴膘就少喝,尤其是有高尿酸血症的人尽量避免。
综上,防寒无需一味靠“多吃”,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运动,提高肌肉量来提高基础代谢,增加身体产热,既保暖又防胖,一箭双雕!(谭倩芳 “中国好营养”科普达人)
关键词: 防寒
凡注有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或电头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稿件,均为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,并保留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电头。
热点
头条
-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
-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
-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
- 对标“国字号”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
-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
-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
-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“上新”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
-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
-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
- 服贸会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