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答: 宏观上,我们看到的“像液体一样”的牛奶,主要是蛋白质、乳糖和脂肪分散在水中形成的。
酸奶是牛奶被乳酸菌发酵的产物。发酵过程中,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,于是牛奶中的酸度就会升高(也就是pH值下降)。蛋白质分子表面所带的电荷会随着pH值的变化而变化。对于牛奶蛋白质来说,当pH值下降,所带的电荷就会减少直至没有,电荷产生的排斥力也就随之越来越弱,蛋白质分子互相吸引靠近的趋势就越来越强。到最后,当大量的乳糖转化成了乳酸,牛奶中的pH值也降到了很低,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疏水基团互相连接起来,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。这个“蛋白质网络”把乳糖、水、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。宏观看来,就是奶变得很“黏”,而且“酸”了。
因此,乳酸菌发酵会使牛奶自然变黏,并不需要增稠剂。不过,最后得到的酸奶能够黏到什么程度,主要跟牛奶中的固体含量有关。通常牛奶中乳糖、脂肪、蛋白质的总含量在10%左右,得到的酸奶往往不够黏。有时候看起来是凝成了固体,但很容易破碎。要获得更黏的半固体状的酸奶,就需要增加固体含量。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加奶粉,这样相当于用高浓度的牛奶发酵,得到的就是“纯正”的“固体酸奶”。
如果人为加入一些增稠剂,比如改性淀粉、明胶、果胶等也会增加酸奶的黏度。酸奶中使用增稠剂,目的是为了降低脂肪的含量、获得适当的口感。并且,改性淀粉、明胶、果胶等能提供饱足感却不提供或者只提供比较少的热量,对于控制体重有一定帮助。尤其是果胶这样的“膳食纤维”,本来就是现代人食谱中普遍应该增加的成分。不过如果以同样多的固体含量为准来比较,这些加了增稠剂的酸奶,来自牛奶的 “营养成分”——比如蛋白质和钙,确实不如常规酸奶高。如果吃酸奶的目标是为了牛奶中的“营养成分”,加了增稠剂的酸奶就不如普通酸奶。所谓“萝卜白菜,各有所爱”,每个人在酸奶之外的食谱不同,期望从酸奶中获取的东西也不相同。▲
关键词: 酸奶变黏
凡注有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或电头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稿件,均为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,并保留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电头。
热点
头条
-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
-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
-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
- 对标“国字号”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
-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
-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
-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“上新”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
-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
-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
- 服贸会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