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的确存在这样的人,他们不易发胖,是常常发出“生来就瘦”、“吃不胖”等言论的一类人群。
生而为人,大家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外貌、身材。我们明白世间没有“绝对公平”可言,可有的人生来,似乎就会令他人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句“好酸”。
有的人“喝口水”都会胖,为了形象只好苦苦坚持减肥。而有些人生来似是与“胖”字无缘,吃吃喝喝也照样瘦成“闪电”。从科学角度来看,“生来就易胖”、“生来就不胖”是有科学依据的。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也再次印证——基因遗传在一些人肥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部分人群拥有不易肥胖的“瘦身基因”。
肥胖与否受基因影响,投胎是个技术活?
世界上的确存在这样的人,他们不易发胖,是常常发出“生来就瘦”、“吃不胖”等言论的一类人群。就问一句,碰上这些人,你难道不想将他们捉去好好研究一番?显然,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先一步付诸行动了。
来自剑桥大学的Sadaf Farooqi教授领导了一项关于MC4R基因的研究,对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基因数据库的近50万英国人进行了研究。研究成果表示,6%的人口中存在特殊基因变异,这使得他们变得肥胖的几率降低了一半。按这个比例换算,英国有将近四百万人携带着保证自己不易发胖的瘦身基因。
“臭名昭著”的MC4R基因,在打“翻身仗”
影响肥胖的基因可不止一种,MC4R基因正是其一。在过往,MC4R基因因其增加体重的作用拉了不少“仇恨”。而伴随着科研的推进,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于MC4R基因的特定基因变异副本上。
简而言之,一般情况下MC4R基因担任着“调节食欲”的“工作任务”,而此次研究有了新的进展。就本次研究,给大家划两个重点:一方面,每100人中有一人存在破坏基因运作的突变,这些人多呈现出病态肥胖;另一则是,6%的人口中存在此种基因的变异,他们的肥胖几率因此降低了一半。
当然,科学家可不停留于得出这一结论。通过研究降低肥胖几率的特殊基因变异,科学家们将在研制减肥药、治疗肥胖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道路上继续前进。在未来某天,说不定更科学、更有效的减肥药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。如此一想,由MC4R基因衍生的变体给了人们新启发,算是作出“贡献”了。
莫大意,肥胖“附赠”一系列健康风险!
人们不“待见”肥胖,除了出于外观还出于健康的考虑。关于肥胖与健康的话题实在是老生常谈了,肥胖会增加个人罹患疾病的风险是不可否认的事实。而这些疾病也不只是简单的“小毛病”,分分钟招致危及性命的疾病风险。不信?数据摆在眼前!
在英国,约58%的女性和68%的男性超重或肥胖。每年,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总预算大约为1247亿英镑,而光是控制肥胖便占去了约61亿英镑的费用。
回到疾病方面,肥胖易诱发的其他疾病绝不容忽视。一是,研究表明,70%的肥胖青少年患有高血压或胆固醇升高,患心脏病的风险自然比常人要高。二是,肥胖易诱发2型糖尿病,糖尿病可与其他多种疾病合并对人体持续造成难以根治的损害。三是,过重的体重还与12种不同的癌症相关,在闻癌色变的今日,过重的体型无疑是将自己往火坑里推。
说到底,基因影响体重体型不等于人类束手无措只能坐等“长胖”。大多数人不是生来就胖,更多是因为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招致了肥胖。再老套还是得说,想减肥,管住嘴、迈开腿才是正道啊!指望科学家研制出新的减肥药,还不如做做白日梦。现实中不是6%易瘦人群之一,说不定梦里就是了呢。
凡注有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或电头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稿件,均为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,并保留"实况网-重新发现生活"的电头。
热点
头条
- 裸票价格创近5年来最低 中秋国内航线机票价格降至洼地
-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强动力 在全球进出口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的提升
- 油价显著下跌无疑对依赖原油出口的产油国不利 产油国释放明确稳定意图
- 对标“国字号”你追我赶 中国电子商务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动力
- 续两年迈过80分门槛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
- RCEP生效实施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为中国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
- 众多企业技术产品“上新” 元宇宙为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
- 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 四部门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
- 12个行业PMI回升 8月制造业五大分类指数一平三升一降
- 服贸会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 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国际吸引力大增